登录 | 注册
中华汤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汤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汤教授题为《消化美国与消化中国--》新作日前发表 已阅:2197 / 回复:0(楼主)

汤教授《消化美国与消化中国-- 》新作简要概论 [1]:  美中两个大国,面临着巨大认知对方的重任。 消化美國,對於中國極為重要,消化中國對於美國極為重要,這將決定這兩個國家未來的歷史命運。  
    2007 年 3 月 8 日,《南方日报》以通栏主标题《美国公民和公民文化》,以通栏副标题发表了 “ 认知美国,消化美国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任 ”(5) 。笔者这个观点,这也是 “ 消化美国 ” 这个词第一次在国内主要报纸发表。 这在当时,很难在其他地方的大报出现。 让笔者,切身感到岭南文化的伟大。  
    近 170 年以来的岭南文化,注入了林则徐、容闳、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探索、留学、救亡、启蒙、共和、革命、改革和振兴中华的思想和心血。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份之一。 岭南文化温暖湿润而充满生气,万象纷呈而蕴涵生机。 近代以来,岭南文化的特性就是融合中西文化,既具有包容性,又富有新思想。 岭南文化的本质是革新,是开风气之先。 或许,广东香山人容闳和他的留美幼童团队就是中华民族最早 “ 认知美国。消化美国 ” 的第一代人。
    从太平洋的这一边的安琪山上,遥望海峡两岸,笔者认为,消化美国不仅仅是大陆的中华民族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任,也是海峡两岸的中华民族走向亲情交融,无间合作的伟大重任。  
     消化运动中,随之成长起来的是消化者自己,是消化者精神肠胃功能的强大。  
    Digesting America ,以一个更为深刻的审视方式,以一个新的思考方式,以一个新的实践方式,以一种知和行结合的自我强大的方式,来认知美国,来消化美国。
          Digesting America ,是精细选择性的吸收和剔除,在欧美的一代学者专家和专业人士,他们身处消化美国的主流环境,是自身的书本知识,切身经验,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意系统的建立者。他们全面经历了饱含汗水和艰苦的个人奋斗的实践过程,将美国之客,化为自身之主。  他们不是事不关己的旁观者的观察,而是事件发生在场者的介入,也是己身利益的在场者 (7) 的争取;他们是创造性的主体,对自我观照的客体的最精粹部分的结合,直接形成的新的吸收活体,达到创造性地智慧能量的全方位转化。
    祖慰教授认为:旅居在海外的 “ 人文学者或者是文学家,他们的观察 ' 软件 ' 非常独特,既有祖国带去的文化观察软件,又有长期在侨居国获得的文化观察软件,而且组合成了像基因那样的双螺旋构成。 ”(10)  
     笔者认为,这种双重文化观察软件,也可以称为双重思维软件,它不仅存在于人文学者,也存在于有双重文化背景的科学家。可能在人文学者的思考中比较显著,他们在政治人文现象的对比中思考。在具体的项目和案例研究中,科学家经济学家往往更多地以现代科学逻辑和推理思考,但是他们整体的科学、经济思想文化风貌,行事风格以及待人接物,离不开这种双重思维软件的运作。  
    双重思维软件,也是一种东西方文化思维交混融合的思维方式,不是剪刀榔头,分开使用,而是对两种文化的缺弊都有所弥补,在思维中,发生交融互通,发生创造性的思维作用。  
     在不断接触吸收美利坚民族的思维精华的过程中,双重思维软件能够使得思想者对原来的中华文化的惰性有某种程度的警惕意识,例如,对于          Aggressiveness ,这个词的主要辞义是侵略性。对这个词的理解和认知,东西文化差异很大。 这样一个英文的褒义词或者中性词,在中文意义中很多时候成了贬意词,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挑战性。 这一词性的认知,以及下文阐述的英文 “-ship”, 都对中华文化的创新具有深刻的建设性。
     面对今天的复杂世界,对规则世界的把握,在非规则领域的驰骋,将越来越对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或者团队乃至一个国家,具有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消化不是中国的专利,也是美国的专利。 美国同样具有消化中国的能力。
      但是相比而言,中华民族出现了拥有消化美国的优势的契机。  
    对于中国来说的 “ 消化 ” 美国,对于美国来说的 “ 消化 ” 中国,都意义非凡。在未来六十年,中美两国,谁能在消化对方上,超越对方的消化自己,谁就能无论在质量和能量上,都将超越对方;谁就将站在对方的肩膀上发展自己。
              【 祥见原文---发表在谷歌:汤本论坛里】

作者:218.82.209.* (2009/10/20 16:44:04)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汤氏论坛  执行时间:656.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汤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