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题: 老滕家眼中的宜昌 |
已阅:20290 / 回复:119(楼主) |
老滕家眼中的宜昌 7月27日,因公事,我们开车到宜昌分社去检查工作。我去宜昌不少于10次,2009年中国船级社客户调查也有幸来过宜昌,同时到宜昌体会不一样。这次到宜昌,却有好印象。宜昌变绿了,宜昌变得更美了,马路更干净,姑娘更漂亮。宜昌与武汉、青岛、北京、天津、南宁相比具有与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优点。 宜昌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干净,市容很整洁。不光是市中心的道路,隧道,广场,建筑,江滩。就连天桥,车站,小巷子及那些较偏远的地方都很干净,尤其比武汉三镇好多了。 宜昌市民十分温和,热情又好客。宜昌人素质相对来讲还是比较高的,不像武汉人那样大声大气、简单暴躁。宜昌方言介于普通话和武汉话之间,比武汉话要好懂,语气较温和,动听。 宜昌消费比武汉要高。同样是油条,武汉一般最多不过8角一根,最多不超过1元钱,而在宜昌买一根油条要1.5元,但我丝毫没有被宰的感觉。出租车有的起步价也较武汉低,司机态度挺好,车技也很棒,尤其是跑山路车开得很平稳,坐在里面很舒服,心情也格外的轻松。 宜昌交通发达、设施齐全。车流量不高,天桥,环岛公路,转盘,隧道多,而且都还很漂亮。几乎不存在堵车,道路刷黑率较高。令人费解的是宜昌火车站建在一座小山,山脚下是东山大道,登上火车站得爬多级阶梯,没有直达广场的电梯。不像武汉,特别是武昌,被朱总理称为全国最大的县城。车流量大,主干道少,支路少,断路多,交通拥堵。老百姓说武汉阮成发,已是满城挖。 宜昌广场不多,也很小,但很漂亮。尤其是夷陵广场,五一广场……,是宜昌最大的靓点广场,比起武汉洪山广场,是有点小,不过还是相当漂亮的。 宜昌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早在七八千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200多年。战国时期,这里成为“楚蜀间一大都会”,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著名的吴蜀“夷陵之战”。秦汉以来,宜昌是历代郡、县、州、府所在地。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后,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特别是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水利枢纽的兴建,使宜昌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由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城。从1949年6月开始,宜昌为省辖市。现辖8县市5个城区,国土面积为21226.85平方公里,人口为415万。 这真是锦绣夷陵,文脉恒昌。屈子家园,端午诗会惊风雨;昭君故里,香溪民歌鸣佩环;廪君土家,祭奠歌舞动天地;古城遗韵,民间丝竹泣鬼神;下堡坪故事⑨,警策今人知进退;青林寺谜语⑩,讽喻世风识亲疏。休言鄂西边地,佳肴囊括四方:土家清纯,湘鄂火辣,川渝麻烫,粤闽海鲜。宜昌者,冠世电都,人间伊甸。中外游客,姿意流连。 新谚有云:“游在三峡,停在宜昌”。 三峡天下壮,宜昌美名扬,电能输四域,抗洪保四方。亚洲日内瓦,瑰丽逐苏杭。宜昌宜昌,宜其昌哉! 这就是再次到宜昌的体验。该帖子被滕珍训在2011-7-28 8:29:09编辑过 |
|
作者:滕珍训 (2011/7/28 8:27:42) |
回复此贴 |
|
|
作者:滕珍训 (2011/7/28 8:28:28) |
回复此贴 |
|
到宜昌背诵一首李白的诗非常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
作者:滕珍训 (2011/7/28 8:31:39) |
回复此贴 |
|
站在三峡坛子岭想起毛主席的诗歌,祝愿珍训老哥在宜昌工作开心愉悦。 水调歌头 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今世界殊。 |
|
作者:滕训龙虎 (2011/7/28 13:09:52) |
回复此贴 |
|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今世界殊。 |
|
作者:滕训龙虎 (2011/7/28 13:10:42) |
回复此贴 |
|
|
作者:滕训龙虎 (2011/7/28 13:12:53) |
回复此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