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芳 名 录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陈郡阳夏高氏柴氏: 已阅:1841 / 回复:0(楼主)

陈郡阳夏高氏柴氏:  
  高柴,(前521年-393年) ,128岁,寿圣,姓高、名柴,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高。春秋末卫国人(一说齐国人),夫人孔氏,孟氏,薛氏,有九子,二十九孙子。他有政治才能,20岁就被子路派去当“费宰”,孔子周游列国时,“为卫之士师”,管理(执掌)刑狱。,封共城侯,出生在齐国(新泰市古柴城),学习于鲁国孔子门下(山东省曲阜),做官于鲁国,卫国,教书于陈国(太康,商水,杞县),鲁国(山东省苍山兰陵),楚国(江苏高淳县游子山)。著有〈子羔〉,〈孔子诗论〉等著作。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儒教,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孟孙氏的“成邑宰”以尊孔孝亲著称,拜孔子为师后,从未违犯过礼节,影响他治理的民众。成邑有一民众兄死,拟不按礼穿丧服,听说他为“成邑宰”,便穿丧服,按礼办事。他力父母守丧三年,从未笑过,任卫国狱吏时,不徇私舞弊。按法规办事,为官清廉,执法公平,有仁爱心,受到孔子的称赞,民众的赞扬。为人性格直爽,与子路是好友。子路认为他忠厚纯正,能守孝道,并善为吏。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他被祭祀之。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共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为“共城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以“共城侯”从祀孔子。  
  高柴有9子29孙子,战国至秦汉时期,高氏和柴氏在陈郡形成望族,著名的有:高渐离(秦末名士),柴举(鲁国士大夫),柴武(西汉大将军棘蒲侯),高洪(东汉渤海太守).    

陈郡——秦陈郡,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  阳夏——秦太康县,即今河南太康。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12/1 9:44:1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2,797.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