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标 题: 志第十八 地理三,郑州,均州 已阅:12150 / 回复:55(楼主)

标  题: 志第十八 地理三
发信站: 同舟共济站 (2001年07月04日19:04:3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河南《禹贡》豫、冀、扬、兗四州之域。元以河北地直隶中书省,河南地置河南江
北行中书省。治汴梁路。洪武元年五月置中书分省。治开封府。二年四月改分省为河南
等处行中书省。三年十二月置河南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为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
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府八,直隶州一,属州十一,县九十六。为里三千八百八十有
奇。北至武安,与北直、山西界。南至信阳,与江南、湖广界。东至永城,与山东、江
南界。西至陕州,与山西、陕西界。距南京一千一百七十五里,京师一千五百八十里。
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十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七,口一百九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二。弘治四
年,户五十七万五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万历六年,户六十三万
三千六十七,口五百一十九万三千六百二。
    开封府元汴梁路,属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元年五月曰开封府。八月建北京。十一年

京罢。领州四,县三十:
    祥符倚。洪武十一年正月建周王府。大河旧在城北。正统十三年,河决荥阳,东过
城西南,而城遂在河北。东为开封县,元时同治郭内,洪武中省。南有硃仙镇。东北有
陈桥镇。
    陈留府东少南。北有大河。东北有睢水,下流至南直宿迁县合泗水。
    巳府东南。北有睢水,又有旧黄河,洪武二十五年河决之故道也。嘉靖三十六年

全河合淮入海,而县遂无河患。
    通许府东南。西南有故黄河,弘治后北徙,不经县界。
    太康府东南。北有涡水,自通许县流入,下流至南直怀远县入淮。东有马厂集,正
统十三年河决,自巳县经此。
    尉氏府南少西。西南有大沟,东北合康沟,入於黄河。
    洧川府西南。南有故城,洪武二年以河患迁今治。又南有洧水,下流至西华县合颍
水。东南有南席店,弘治九年,河入栗家口,南行经此。
    鄢陵府南少西。北有洧水。
    扶沟府南少东。东有沙河,一名惠民河,又名小黄河,即宋蔡河故道也。成化中浚

下流达南直太和县界。又北有洧水,自西流入焉。又东北有黄河故道,弘治二年淤。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5/3 7:18:29)   回复此贴
  回复:标 题: 志第十八 地理三,郑州,均州 第 1 楼

中牟府西。东有故城,天顺中,徙今治。大河在县北。又有汴河,旧自荥阳而东,
下流经祥符县南,又东南至南直泗州入於淮。正统六年改从此入河,后淤。西北有圃田
泽。
    阳武府西北。北滨大河,自此至南直徐州,大河所行,皆唐、宋汴河故道。
    原武府西北。北有黑阳山,下临大河。洪武二十四年,河决於此。正统十二年复决
焉。东南有安城县,洪武初置,正统中废。
    封丘府北。南有大河。西南有荆隆口,一名金龙口。弘治二年、五年,万历十五年

崇祯四年、五年,河屡决於此。又西北有沁河,弘治六年淤。西南有中栾镇巡检司。
    延津府西北。大河旧经县北。成化十四年,河决,徙流县南,而县北之流遂绝。西
北有沙门镇,弘治十一年移项城县西之香台巡检司於此。
    兰阳府东少北。北滨大河,有李景高口。万历十七年,河决於此。
    仪封府东少北。元属睢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南阳府,后来属。故城在县北,洪武
二十二年二月圮於河,徙日楼村,即今治也。东北有黄陵冈,大河旧经其下,入曹县界

弘治五年,河决于此,寻塞之,改徙冈南入睢州界。又贾鲁故河亦在县北,正德四年,
河决入焉。
    新郑府西南。元属均州。隆庆五年七月改属。西南有大隗山,一名具茨山,氵异水
出焉,一名鲁固河,下流入颍。又南有陉山。北有大河。又有溱水,一曰浍水,流合县
南之洧水。
    陈州洪武初,以州治宛丘县省入。南有颍水。又西有沙水,亦曰小黄河,至颍岐口

与颍水合,下流分为二。崇祯间,屡决於西南之苑家埠口。又南有故黄河,喜靖时,黄
河南出之道也。西北距府二百六十五里。领县四:
    商水州西南。洪武初废。四年七月复置。北有颍水,又有氵隐水,亦曰大氵隐水。
    西华州西少北。北有颍水,又有沙水,即小黄河也。西南有氵隐水,又有常社镇巡
检司。
    项城州南。东北有故城。今治本南顿县之殄寇镇也,宣德三年迁。东有颍水,西有
溵水流入焉。洪武二十四年,大河自陈州经县界合颍,下入於淮。永乐九年,河始复故
道。又东北有沙水。
    沈丘州东南。元属颍州。洪武初废。弘治十年改乳香台巡检司置,来属。东北有颍
水,东入南直颍州界。又北有沙河,东入南直太和县界。又东有界首巡检司。又北有南
顿县,洪武初废。景泰初,置南顿巡检司於此。
    许州洪武初,以州治长社县省入。西有颍水。北有氵异水。又东有东湖,一名秋湖

又西北有石固镇,与长葛县界。东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四:
    临颍州东南。西有颍水,氵异水自县北流入焉。又西南有小氵隐水。
    襄城州西南。南有首山。东北有颍水。南有汝河。
    郾城州东南。南有沙水,亦曰大溵水,上流即故汝水也,又东南有澧水来入焉。
    长葛州西北。北有洧水。西有氵异水。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5/3 7:18:48)   回复此贴
  回复:标 题: 志第十八 地理三,郑州,均州 第 2 楼

禹州元曰钧州。洪武初,以州治阳翟县省入。万历三年四月避讳改曰禹州。成化二
年七月建徽王府。嘉靖三十五年除。北有禹山,又西北有矿山,有铁母山,旧俱产铁。
又北有颍水,下经襄城,一名渚水,至临颍合沙河。东北距府三百二十里。领县一:
    密州西北。南有洧水,又有溱水。
    郑州洪武初,以州治管城县省入。西南有梅山,郑水出焉,下流旧入汴水,后堙。
又西有须水,源出荥阳县,旧亦入於汴水。正统八年尝浚以分决河之流,后亦堙。东北
距府百四十里。领县四:
    荥阳州西。南有大周山,汴水出焉。又东南有嵩渚山,京水出焉。又有索水,源出
小径山,北流与京水合,下流入於郑水。又大河在北。东有须水镇,崇祯十年筑城。
    荥泽州北少西。元直隶汴梁路。洪武中,改属州。北有故城。洪武八年因河患徙於
南。成化十五年正月又徙北,滨大河。东南有孙家渡,正统十三年,大河决於此。
    河阴州西北。旧治在大峪口,洪武三年为水所圮,徙於此。东北有广武山,与三皇
山连。西有敖仓,北滨大河。
    汜水州西。故城在县东,洪武十一年七月徙於成皋。崇祯十六年又迁西北。北滨河

洛水自西,东至满家沟合汜水入焉。又西有虎牢关,洪武四年九月改曰古崤关,有巡检
司。
    河南府元河南府路,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三。东距
布政司三百八十里。
    洛阳倚。洪武二十四年建伊王府。嘉靖四十三年废。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建福王府。
北有北邙山,西南有阙塞山,亦曰阙口山,亦曰伊阙山,俗曰龙门山。又西北有谷城山

亦曰簪亭山,湹水所出。又东南有大谷,谷口有关。又大河在北。又有洛水,源自洛南
冢岭山,东经卢氏、永宁诸县,至洛阳、偃师、巩县入於河。又东有伊水,自卢氏县东
北流至偃师县而入洛。又北有朅水,西有涧水,俱流会於洛。又西南有孝水。
    偃师府东少北。南有缑氏山。又有洛水,西有伊水流合焉。
    巩府东北。西南有轩辕山,上有关。北滨河。西北有洛水,旧经县北入河,谓之洛
汭,亦曰洛口。嘉靖后,东过汜水县入河。又南有鄩水,会洛入河,亦曰鄩口也。又东
南有石子河,西南有长罗川,皆流入洛水。又西南有黑石渡巡检司。
    孟津府东北。旧治在县东,今治本圣贤庄,嘉靖十四年七月迁於此。西北有大河。
又西有硖石津,又西有委粟津,又有高渚、马渚、陶渚,皆大河津济处。东北有孟津巡
检司。
    宜阳府西南。西有女几山。东南有鹿蹄山,一名非山,甘水出焉。又北有洛水。西
有宜水,又有昌谷水,与甘水俱流注於洛。又西南有赵保镇、木册镇二巡检司。
    永宁府西南。北有崤山,崤水出焉,北注於河。其东曰谷阳谷,谷水所出焉。又南
有洛水。东北有刀轩川,下流为昌谷水。又有大宋川,下流为宜水。又西有崇阳镇、又
有高门关、东有崤底关三巡检司。
    新安府西。西有缺门山。北有大河。又南有涧水,谷水自北流入焉。东有慈涧水,
亦流入谷水。又有函谷新关。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5/3 7:19:04)   回复此贴
  回复:标 题: 志第十八 地理三,郑州,均州 第 3 楼

渑池府西。元属陕州。洪武中改属。东北有广阳山,亦曰渑池山,北溪水出焉。又
有白石山,涧水所出。西北滨河。南有谷水。又西北有南村巡检司。
    登封府东南。北有嵩山,即中岳也,亦曰太室山。又西有少室山,颍水中源出焉;
又有右源,出於山之南溪,又有左源,出於西南之阳乾山,合流至南直寿州入淮。又北
有阳城山,洧水所出,下流至扶沟县入沙河。又东南有崿岭,即箕山也,上有崿坂关。
又东南有五渡水,流入颍,亦曰三交水。又西南有少阳河,亦流入颍。
    嵩府西南。元嵩州,属南阳府。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来属。三涂山在西南。陆浑
山在东北。又东有筛山,北有露宝山,西有大矿山,皆产锡。西南有伏牛山,即天息山
也,山有分水岭,汝水出焉,下流至南直颍州入淮,行千三百五十余里。又南有伊水,
西北有高都川流入焉。又西南有旧县镇巡检司。西有没大岭巡检司。
    卢氏府西南。元属嵩州。洪武元年四月属南阳府。三年三月属陕州。万历初,改属
府。西南有熊耳山,洛水自陕西商州流入境,经此。东南有峦山,一名闷顿岭,伊水所
出。北有铁岭,东涧水出焉,东南入洛。又东北有马回川,亦入於洛。又东南有栾州镇

西南有硃阳镇、北有杜管镇三巡检司。又西有白华关。
    陕州元属河南府路。洪武元年四月改属南阳府,以州治陕县省入。东有底柱山,在
大河中。山有三门,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最险。
又南有橐水,一名永定涧,亦曰漫涧,西北入河。又东南有硖石关,有巡检司。又有雁
翎关。东距府三百里。领县二:
    灵宝州西少南。北滨河。又西有弘农涧。南有虢略镇巡检司。又有函谷故关。西南
又有洪关。
    阌乡州西南。东南有夸父山,一名秦山,中有大谷关。北滨河,自山西芮城县流入

东南至永城县,入南直砀山县界。西有湖水,又有盘涧水北流入焉。又西有潼关,与陕
西华阴县分界。
    归德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元年五月降为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六月
升为府。领州一,县八。西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
    商丘倚。元曰睢阳。洪武初省。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复置,更名。旧治在南,弘治十
五年圮於河,十六年九月迁於今治。北滨河。正统后,河决而南。城尝在河北,正德后

仍在河南。北有丁家道口巡检司。东南有武津关巡检司。
    宁陵府西。南有睢水。北有桃源集巡检司。
    鹿邑府南。元属亳州。洪武中改属。南有颍水,又蔡河自西流入,谓之蔡河口,即
沈丘县之沙河也。又北有涡水,东流入南直亳州境。
    夏邑府东。元曰下邑,洪武初更名。北滨大河。又东南有睢水。
    永城府东南。洪武元年五月属开封府。十一月来属。北有砀山,又有芒山,皆与南
直砀山县界,又睢水、浍水皆在县南。又南有泡水,弘治间淤塞。
    虞城府东北。元属济宁路。洪武二年正月来属。南有故城。嘉靖九年迁於今治。北
有黄河。
    睢州元属汴梁路。洪武初,属开封府,以州治襄邑县省入。十年五月降为县。十三
年十一月复升为州。嘉靖二十四年六月来属。北滨河。又有睢水亦在州东北。东距府百
七十里。领县二:
    考城州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复置,属开封府。十年五月复省。十三年十一月
复置,属州。旧治在县东南。正统十三年徙。北滨大河。
    柘城州东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复置,属开封府。十年五月省入宁陵县。十三
年十一月复置,属州。北有睢水。南有涡水。
    汝宁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领州二,县十二。距布政司四百六十
里。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5/3 7:19:20)   回复此贴
  回复:标 题: 志第十八 地理三,郑州,均州 第 4 楼

汝阳倚。天顺元年三月建秀王府,成化八年除。十年建崇王府。洪武初,县废,四
年七月复置。北有汝水,源出天息山,东流入境,过新蔡东南入淮。又南有澺水,又有
汶水,又有溱水,又西北有犋水,俗名泥河,下流俱入於汝。又城南有柴潭。东有阳埠
巡检司。
    真阳府东。元属息州。洪武四年省入汝阳县。景泰四年置真阳镇巡检司於此。弘治
十八年十二月仍置县,而徙巡检司於县南铜钟店,仍故名,寻废。南有淮水。又汝水在
县东,北有滇水流入焉。
    上蔡府北。洪武初废,四年五月复置。西有汝水,西南有沙水流合焉。
    新蔡府东少南。元属息州,后废。洪武四年五月复置,改属。南有汝水,又澺水自
城北流合焉。又东北有瓦店巡检司。
    西平府西北。北有汝水,源出县西南云庄、诸石二山。自元末堨断故汝,而此水遂
为汝源。嘉靖九年复塞,改为洪河之上流。
    确山府西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汝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成化十一年九月改属
信阳州。弘治二年八月仍属府。西北有郎山,亦曰乐山。北有黄酉河,下流为练河,流
入汝。又西有竹沟巡检司。南有明港巡检司。
    遂平府西少北。西南有查牙山,其东南相接者曰马鞍山。又西有洪山,龙陂之源出
焉,自西平县云庄诸山之水既塞,遂以此为汝源。南有灈水,又有沙河,又北有石洋河

其下流皆入於汝。
    信阳州元为信阳县,属信阳州,后废。洪武元年十月置信阳州于此,属河南分省。
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七年八月改属。十年五月降为县。成化十一年九月复升为州。
西南有贤首山。南有士雅山,又有岘山。东南有石城山,亦曰冥山。北有淮水,又南有
溮水流入焉。东北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罗山州东。元信阳州治,后州县俱废。洪武元年十月置州於旧信阳县,复置罗山县
属焉。十年五月直隶汝宁府。成化十一年九月还属州。北有淮水,又南有小黄河入焉。
东南有大胜关巡检司,与湖广黄陂界。西南有九里关,好黄岘关,义阳三关之一,有巡
检司,与湖广应山县界。
    光州洪武初,以州治定城县省入。四年二月改属中都临濠府。十三年仍来属。北有
淮水。又南有潢水,北流入淮水。西南有阴山关。西北距府三百里。领县四:
    光山州西南。南有石盘山。北滨淮。南有潢水,亦曰官渡河。又南有木陵关。西南
又有白沙、土门、斗木岭、黄土岭、修善冲等五关,与湖广麻城县界。东南有牛山镇巡
检司,后移於长潭。又有沙窝镇巡检司,后废。
    固始州东北。南有白鹿崖。北滨淮。东有史河,西有淠河,俱入南直霍丘县界,下
流入淮。又东北有硃皋镇,与南直颍州界,有巡检司。
    息州西北。元息州,洪武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寻降为县,属颍州。七年仍来属

南滨淮。东北有汝水。北有杨庄店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北之固城仓。
    商城州东南。成化十一年四月析固始县地置。南有金刚台山。又东南有竹根山。东
有大苏山,灌水出焉,流入南直霍丘县。又东有牛山河,即史河上源也。西南有五水关
河。又南有五河,下流俱入於史河。又南有金刚台巡检司,本置金刚台山下,嘉靖二十
七年移於县东南之水东案。又南有长岭关,东南有松子关,俱接湖广罗田县界。
    南阳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领州二,县十一。距布政司六百八十
里。
    南阳倚。洪武二十四年建唐王府。城南有精山。北有百重山、雉衡山。又有分水岭

其水北流入於汝水,南流入於淯水。西南有卧龙冈。东有淯水,一名白河,下流至湖广
襄阳县界入汉水。西南有湍水,西北有洱水,皆流入淯水。
    镇平府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南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北有五朵山,产铜。
东有潦河,流入淯河。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5/3 7:19:34)   回复此贴
  回复:标 题: 志第十八 地理三,郑州,均州 第 5 楼

唐府东南。洪武三年以故比阳县地置。南有唐子山。东北有大狐山,亦曰壶山,沘
水所出。又西有黄淳水,又有泌水,下流皆入淯水。又东北有石夹口关。
    泌阳府东。元为唐州治。洪武二年二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州废,复置县。东
有铜山,泌水出焉。又北有潕水,东北有瀙水,下流俱入汝水。又象河关在县东北,有
巡检司。
    桐柏府东南。本唐县之桐柏镇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置县,而移巡检司於毛
家集。东有桐柏山,淮水所经,下流至南直安东县入海,行二千三百余里。又东有大复
山。西北有胎簪山,淮水所出。又西有澧水,亦曰醴水,下流入泌水。
    南召府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南阳县南召堡置。北有丹霞山,一名留山。北有鲁
阳关,即三鸦路口也,与鲁山县界。有鸦路镇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移於窪石口。
    邓州元治穰县。洪武二年二月,县废。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县。十四年五月复省入州

南有析隈山。西北有白崖山。北有湍水,又东有涅水,亦名赵河,自北来入焉。东北距
府百二十里。领县三:
    内乡州北少西。东有熊耳山,湍水所出。西南有淅水,又有丹水。又北有菊潭。东
北有金斗山巡检司,后废。又西北有西硖口关巡检司。又西南有党子口关。又西有武关

路出陕西商州。
    新野州东南。西有清水,又有湍水,又北有沘水,东有棘水,皆流入於淯水。
    淅川州西。成化六年析内乡县地置。东南有太白山。又有丹崖山。东有均水,又西
南有淅水,北有丹水俱流入焉,南入於汉水。西北有花园头巡检司,又有荆子口关。又
西有峡口镇,南接湖广均州界。
    裕州洪武初,以州治方城县省入。东北有方城山,渚水出焉,下流入沘水。西南距
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舞阳州东北。汝水在县北,旧入西平县界,元末於涡河堨断其流,使东归颍,而西
平之水始别为汝源。南有潕水,亦曰舞水,又有瀙水,下流俱入於汝宁府之汝水。西南
有沙水,即水也。又北有澧水,下流归故汝水。
    叶州北少东。北有黄城山,一名长城山,有汝水。又北有湛水,流入汝。东北有沙
水,一名水,又名泜水,又北有昆水入焉,下流入於汝。又北有昆阳关。
    怀庆府元怀庆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领县六。东南距
布政司三百里。
    河内倚。永乐二十二年建卫王府。正统三年除。八年,郑王府自陕西凤翔府迁此。
北有太行山,又有碗子城山,上有关。又有沁河,源出山西沁源县,流入府境,下流至
武陟入大河。又有丹河,自泽州流入,注於沁河。又西有柏乡城,崇祯四年筑。
    济源府西。元属孟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府。南滨大河。西有王屋山,接山西垣曲
县界,济水出焉。西北有琮山,溴水出焉。又东北有沁水,经两山之间,一名枋口水。
又西北有轵关。西有邵原镇巡检司。
    修武府东少北。西有沁水。
    武陟府东。大河在县南。东有沁河,至南贾口入焉。又东北有莲花池,万历十五年

沁河决此。又西北有宁郭城,景泰中筑。
    孟府南少西。元孟州。洪武初,以州治河阳县省入。十年五月降为县。西南滨大河

    温府东南。元属孟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府。南滨大河,溴水自西北流入焉。又西
南有济水,旧自济源县流经沇河镇,南注於河,后其道尽入河中。
    卫辉府元卫辉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领县六。东
南距布政司一百六十里。
    汲倚。弘治四年八月建汝王府。嘉靖二十年除。隆庆五年二月建潞王府。北有卫河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5/3 7:19:5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5 每页5条 当前1/11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2,058.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